壶关便民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绿皮书》:孤独是因为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

2020-04-01| 发布者: 壶关便民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绿皮书》:孤独是因为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上个月25号,奥斯卡公布了获奖名单,《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
http://www.mkhdxz.icu

http://www.dthdks.icu

http://www.zjhddh.icu


,
《绿皮书》:孤独是因为没有勇气踏出第一步

http://www.xghdyl.icu

http://www.prhdmr.icu

http://www.nzhdjg.icu

http://www.rkhdxl.icu

http://www.sqhdmn.icu

http://www.xxhdlb.icu

http://www.cfhdjx.icu

上个月25号,奥斯卡公布了获奖名单,《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这部影片目前也在院线播放中。国内上映的海报或许更能体现影片的内核。

在美国的南北战争结束之后,尽管废除了奴隶制,黑人也拥有了理论上的平等。但由于当时人们对黑人的歧视,人们采取了“平等但隔离”的方法来对待黑人。由此产生了著名的“吉姆·克劳法”,对黑人在交通运输、异族结婚、教育、住宅、休闲娱乐等方面进行了约束。《绿皮书》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纽约市邮递员维克多·雨果格林(Victor Hugo Green)在1936年,出版了一本名为《黑人旅游绿皮书》(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的旅游指南,也就是影片中托尼使用的《绿皮书》。

电影《绿皮书》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以托尼陪唐,谢利去南方开演奏会为背景,主人公在占电影绝对篇幅的公路旅行情节中,托尼逐渐由一个重度黑人歧视者转变为谢利博士的亲密伙伴。

电影最有趣的一点是将两位主人公的身份做逆向处理,黑皮肤的唐 谢利是受过高等教育、不屑吃肯德基的钢琴演奏家。而白皮肤的托尼反而是举止粗鲁、没文化没教养的底层混混,为了赚取50美元吃25个汉堡。正是这种逆向设定使得《绿皮书》比以前同等题材的《触不可及》多了更值得深思的一点——我是谁?

影片中的谢利博士,作为一位在北方深受尊重的演奏家,愿意脱离自己舒适的生活环境,选择去南方开巡回演奏会。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聘请了一位白人司机,两人在南下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事情,最终成为至交好友的故事。电影中的谢丽博士着墨不多,但是却是最吸引我的角色,作为一个黑人,在当时美国对黑人严重的歧视情况下,他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并拥有三科博士学位。但在这样传奇的经历下,他选择南下希望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在影片的高潮处,谢丽博士与托尼从监狱出来后大吵了一架,谢丽崩溃地说:“So if I am not black. And if I am not white enough. And if I am not man enough. What am i?!”

抛弃所有的社会属性之后,我是什么人?这是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的思考。当前社会每个人都在给别人贴标签,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可是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不是一个标签就能解释得清楚的。

不过,尽管影片最后说明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电影中对谢利博士进行了一些艺术上的处理。而现实中的谢利博士本身就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音乐家。尽管导演想要在电影中宣传我们应该打破刻板成见,遗憾的是,在制作电影过程中,导演仍然选择了以白人托尼为主要,谢利博士的一切改变都是在托尼的引导下完成的。而托尼这个角色,则是自己在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慢慢改变的。这样的设定也是以往很多好莱坞电影中默认的规则。但是现实中真实的谢利博士更加值得我们认识,他不应该仅仅是电影中主演重塑心灵的一个衬托。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壶关便民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壶关便民网 X1.0

© 2015-2020 壶关便民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