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婚姻心理咨询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会听到父母这样说: “我都是为了你,如果不是你,我会过得这么辛苦吗?”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不好好努力,就是对不起我!” 听到这些话,相信你的内心很不好过: 一方面,你会对父母心生内疚,觉得自己真得做的不好,让父母生气、失望了; 另一方面,长期被父母的负面情绪笼罩,你也会变得消极、悲观,甚至想要逃离这样的环境。 但是父母过得不好,真得都与你有关,一切都是你的错吗? 其实父母说这些话时,往往是抱着受害者心理。 什么是受害者心理? 就是当他们遇到事情时,倾向于先去责怪别人,在他们看来,自己不开心、不舒服、不幸福都是因为别人,觉得是别人对不起自己。 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往往有这样几个特征: 1、喜欢责怪别人,推卸责任,一旦出了问题,那肯定是别人的错,别人没有做好,自己没有错; 2、遇到问题,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不去解决问题。哪怕你把事实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也能找出借口为自己开脱; 3、喜欢抱怨,他们常常觉得周围的一切很不公平,心里面感觉很委屈,所以总有一股怨气。 这样看,不仅仅是父母,还有伴侣、朋友,包括我们自己,可能都会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下,倾向于当一个“受害者”,用受害者的心理和眼光来对待别人。 受害者心理其实算是人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 当你遇到糟心事时,将主要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推到他人身上,那么你自己就是“无辜的人”,这样自己的心理会好过一些。 想要保护自己并没有错,但是受害者心理很显然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方式。 当你总是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别人的不是,推卸责任,或者不去反思自己,总是怪环境、怪别人,以此自欺欺人—— 不仅会影响你与别人的关系,还会让你觉得生活处处是糟心事,好像世界都是错的,自己永远被伤害,长此以往,难保心理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 在面对糟心事时,我们需要看到别人的问题,也需要察觉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一方的问题。 当你察觉自己拥有受害者心态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多关注一些正能量的事物。 你也可以把自己每次陷入受害者心理的情境记录下来,先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再质疑自己的想法: 真得都是对方的错吗? 自己或许也存在一些问题?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呢? 有没有受天气(比如天气炎热的话,人的心情就难免浮躁)、性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呢? 这样一次一次地思考分析,能够让你多方面地看待问题,保持冷静客观,从而有利于真正解决问题。 另外当别人一味指责你时,你可以先分析一下。 对方说出来的问题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是那你就要努力改正弥补。 如果不是,那对方可能正处于一种受害者心态中,这时候你可以选择理解包容倾听,也可以选择远离,不要受对方话语的影响。 老是质疑自己,老是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要不然你就会陷入一个自我怀疑的深渊,不利于你自己的发展。 柠檬心理每日为你分享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 |